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狮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病毒,挑战的是人的免疫机能;一场持续数月的疫情,考验的是城市的“免疫系统”。
在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免疫系统”中,基层工作人员承担起了“卡关者”的角色。
2月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卡关”行动在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中上演。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常住人口7万人,一共有37个卡口,每个卡口需要至少3个人进行引导、记录和测温,全镇投入人力五六百人24小时不停歇连轴转。
耗费精力、耗费时间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系统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导致报表数字不准确,给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能不能用数字化的方式优化“卡关”流程,减小基层压力?
京东良研进入到桃林镇的视线中。
京东良研是京东数科研发的一款专业调研及数据分析工具,当时已免费向所有需要的政府、企业和公众开放。通过小程序及二维码的方式,京东良研能优化填报登记信息流程,提高人员登记的效率。
随着产品的投入使用,京东数科通过对当地数据进行后台交叉数据分析,帮助桃林镇将原先设置的37个卡口优化为22个卡口,并在这22个卡口单独设置了二维码,提高了当地防疫工作的效率,也有效提高了车辆和行人通过的速度。
不仅仅是京东良研,在国家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腾讯和支付宝的“健康码”随着返程复工的错峰开展而推广开来。这既能够为数据采集员(社区网格员、一线交警、公司/学校管理者)提供便利,实时汇总信息到数据管理员侧(如政府省市区街道居委会分级管理人员)进行监控管理;又体现了数字平台落地应用的想象空间,它除了能追踪全国疫情动态,未来还可以实现医疗资源调度和精准分发,成为城市治理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的一个数字化手段。
我们以为疫情会大大影响经济活动,却发现数字经济在疫情中体现出了它的韧性,并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这将会什么样的产业新秩序?
被数字化“支配”的生活经历两个月的“隔离”生活之后,人们这才发现,原来数字化不仅仅意味着“降本提效”,更决定了“生死存亡”(对,字面意思上的生死存亡)。
首先引起“风口”的是数字化协作平台工具。疫情期间,腾讯会议、钉钉、飞书、小鱼易连、全时云等一批办公软件免费开放,帮助企业实现了低成本、快速、高效的协同办公,也引起了一波资本追捧。随着2月3日a股开盘,远程办公概念股逆势拉升,会畅通讯在18个交易日内斩获11个涨停板。后来,艾媒咨询在2月底发布远程办公报告,数据显示,今年新春期间,国内开展远程办公的企业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7亿多工作人口。这意味着,有半数中国工作人口都参加了这场全民远程办公实验。
远程办公的风口还没落下,“无接触消费”获得了新的关注。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无接触”不仅成为一线医疗工作者们的刚需,也成为普通百姓们的“优选”。从无人配送机器人在隔离区为医生传递医疗物资、为患者送药送餐,到日常生活中为大众送快递、送外卖等,“无接触配送”、“无接触点餐”等形式需求迫切,也使得这类机器和服务以破竹之势在餐饮、医疗等行业风生水起。
比如美团外卖花了大功夫和一些餐馆合作改造“无接触餐馆”,制作完的食品由机器人小二递送至取餐点,再由外送员送至顾客所在地点附近的自提柜;京东数科推出的无接触自助收银机不但让顾客的购物流程更方便,还可以帮助商户节省运营成本,缓解超市面临的销售骤降、库存积压、房租人工高等经营压力。
顺势转战线上进行“无接触服务”的,除了实体产业,还有金融业务。
为了精准滴灌帮扶实体小微企业“抗疫”,京东数科旗下信用贷款服务“京小贷”及保理融资服务“京保贝”等多款融资信贷产品,对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部分商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其数字农贷坚持贷款的持续稳定发放,并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利息减免或者延期还款等支持,已帮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近40家养殖合作社,可谓下了一场金融支持的“及时雨”。
迎风而起的行业还有在线教育、手游、直播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硬件设施如大屏和vr,这些都反映了一个趋势:数字化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且逐渐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个引擎并没有因为疫情冲击而发生质的改变,体现在微观主体的消费和生产领域,反而还稳中有涨。
而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等宏观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数字化进程更是“厚积薄发”,突破边界,并在打开新局面。
“新基建”成为经济新动能很多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硅步”。
就拿“新基建”来说,今年以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科技被中央多个重要会议不断提到,并命名为“新基建”。
何为“新基建”?它是相对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而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新”体现在蕴含其中的硬核科技。
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拥有世界上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桥梁、打通过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隧道。而在新基建的概念中,重点关注的却是跟数字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七个领域,比如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根据国盛证券估算,其中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和城际轨交的市场投资空间分别约为2750亿、2216亿、1056亿、600亿、800亿、63亿和7300亿。由此估算2020年新基建投资空间约为1.5万亿。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对新基建投入如此大手笔?
原因是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发现无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信息化顶层设计,还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到了“蓄势待发”的阶段,只需要一个推手,就可以实现“喷薄而出”。
以新基建范畴中的智能城市建设为例。智慧城市是指让城市中的万物互联互通,构建起城市级数据中心,让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本质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信息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信息“烟囱”,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实现跨行业大数据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构建城市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一个比较成熟的案例是2019年中国雄安集团和京东数科共同打造的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这个平台是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基地,背后的技术支撑就是京东数科“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该系统最核心的底层技术,包含时空大数据处理能力、联邦数字网关技术、ai算法模块等;中间层是可模块化、积木式组合的智能交通、智能规划等产品层;产品层上面还有场景化解决方案层,比如智能园、ai+产业发展等解决方案以及给宿迁做的这种城市级政务app。
基于块数据平台,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的所有数据从一出生就会长在一起,交通、环保、规划、医疗等各部门的数据不需要再进行打通,构建起生态之后可直接服务服务公众,实现多办事少跑腿。
除雄安之外,京东数科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还已经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宿迁等城市提供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京东数科智能城市事业部为十几个城市紧急搭建了疫情防控系统,其中北京市、南京市、宿迁市公安局通过“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这套系统中包括前面说的京东良研问卷小程序、上线疫情问询机器人和智能外呼机器人等,能用人工智能做疫情态势感知分析,推导潜在感染人群,成功帮助城市提前找到部分感染者。
疫情使我们发现,原来“新基建”已经在数字科技的土壤中扎根。传统的城市服务分割型的数字化,难以有效应对重大社会事件危机,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数字政府的跨部门协作和联动,既要各个部门数据打通,也要指挥联动。
在对数字的打通和联动中,会涉及到多环节、多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也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由单一的政府或企业来完成,而是在政府、智慧城市厂商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强强联合、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最终让城市变得更智慧,并且让智慧惠及每个人。
构建智能城市建设的数字底座,打造智慧化“新基建”,不是未来,不是想象,而是切实发生的当下。
产业思维模式建立在这场阻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数字经济的良好发展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负面影响。产业的数字化加速发展,必然也会带来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
比如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考验的是接单、仓储、配送能力;对于综合内容平台来说,考验的则是运算、推送、匹配能力;对于服务平台来说,考验的是资金、扩容、客服能力;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考验的都是远程协作、高效办公、保障安全的能力。
这些能力归根到底真正考验的是有没有将各项数据互通、连接的技术,这是所有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疫情发生后,传统零售、餐饮、酒店、娱乐、交通、旅游、教育等线下场景几乎全面停滞,部分线上需求“爆发式增长”,线下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前进。抗疫期间,“非接触式”交易和服务新业态异军突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在医疗诊断、远程配送、便民服务等领域多点开花,成为“科技战疫”和稳增长、保民生的关键支撑。无人零售、数字营销、智能城市等新兴业态蓬勃涌现,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市场在融合,产品在升级,新商业生态在形成。如果说,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一直在路上,疫情正以一种“危机”的极端方式迫使人们不得不严肃审视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可行性。
从全局来看,这意味着产业链的重构,也就是以产业为核心,各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设施,重构产业全链条,从而为整个产业链带来结构性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从个体来看,这意味着消费体验的重塑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最终要解决需求问题。用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义和解决需求,将带来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
未来,从标准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传统互联网思维会被颠覆,产业新秩序意味着不仅要具备c端思维,还要融合b端、产业端、物联网端等跨界视角和能力,将整个产业都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去打造。
写在最后:数字化是免疫力,也是恢复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认为,有三种数字能力正在重塑价值链:脱媒、解离、非物质化。
脱媒是指利用数字化摆脱中间人,厂家直接作为商人连接消费者,然后重新定义商业模式;
解离,是指很多大型实体要被打破,并被重新整合为一种服务模式;
非物质化,是指电子书、音乐、游戏的数字化,从物质存在转为虚拟存在。
这三种数字能力都在疫情中得到了体现:生活方面,疫情倒逼便民服务集中上线,如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生鲜零售等;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融合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需对接、物资统计、产能提升、云排产、云检测等场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治理方面,政府部门主导的以大数据、ai为基础的数字化治理和线上服务,如外流人员的追踪定位、疫情扩散控制、舆情监控等被进一步铺开应用。
正如达尔文所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这个变化,就是数字化。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