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多层次立体栽培实用技术
1.耳房设置:专业性栽培房棚规格以9m×4m×4m(长×宽×高)为宜,也可以利用住房作栽培房。房内搭8-11层架床,一次可排放耳袋3000个,每批生产周期35-40天,一年可栽培6批,形成多层次立体栽培。
2.栽培季节: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23-25℃。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自然气温最适,也可采取冬季栽培房加温,夏季野外搭荫棚栽培,使春夏秋冬四季银花盛开。
3.培养基配制:栽培银耳的原料十分广泛,以棉籽壳最为理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为:①棉籽壳85%,麦麸13%,石膏粉1.5%,蔗糖0.5%;②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采取其他原料栽培时,适当增加麦麸用量,比例应不低于20%。各料混合拌匀后含水量至60%,ph值5.2-5.8。
4.装袋灭菌:栽培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袋子规格12cm-55cm,每袋装干料600g。袋子正面打3-4个接种穴,穴口用胶布贴封。装袋后常压灭菌,温度升至loo℃,持续16-20小时,然后卸袋疏排,冷却。
5.接种封口:银耳菌丝是羽毛状香灰菌丝禾银耳纯菌丝两种混合体,接种要求严格执行无宦操作。接种时启开穴口胶布,用接种针提取银耳菌种接入穴内,并顺手贴封穴口胶布。每瓶菌利可接40-50袋。接种前应把银耳菌种反复拌匀,使两种菌丝混合均匀,以提高出耳率。
6.发菌培养:发菌室要求清洁、干净、避光。菌袋进房采取重叠排放发菌。室内温度头3天控制在25-27℃,超过30℃应及时开窗通风降温,低于18℃应关闭门窗加温。发菌阶段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严防潮湿。
7.开口诱基:经过10天左右的发菌培育,菌丝圈直径达locm以上时,便可将菌袋搬入子实钵栽培房内,开口增氧,上架疏排,诱导银耳原基发生。开口方法:把接种穴上的胶布揭起一角,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口,以利氧气透进料内,过2天后把胶布撕掉。也可一次性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经过开口通气后,穴内白色菌丝团的原墓逐渐胶质化,形成晶莹碎米状的耳芽。此时用报纸覆盖袋面,并喷水保湿,空间相对湿度调至80%,温度控制在18-25℃。
8.扩穴出耳;接种后12-13天,穴口耳芽展片成幼耳时,进行扩穴出耳。操作方法:用刀片把穴口边缘薄膜割去1cm,使氧气更好地透进袋内,加快菌丝新陈代谢、生理成熟。扩穴后,每天对空间和袋面报纸喷水2-3次,保持相对湿度90%-95%,温度23-25℃。
9.停湿造型:接种30天后,子实体长至直径12cm左右,进入成熟期时,停止喷水8-10天,空间湿度降至85%,注意通风换气,使耳片伸展整齐,朵形圆正。
10.采收加工:当耳片全部伸展、富有弹性时,用利刀从耳基处平割下来,用清水浸洗后,置于脱水机内烘干,即成商品上市。
菌丝体中的养分输送:菌丝释放胞外酶分解培养基中的养分,形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菌丝吸收;吸收速度与菌龄、环境温度有关。 子实体内的养分输送:在菌丝体形成原基和子实体时,基内菌丝内的养分都集中向子实体输送,输送的速度与空气相对湿度、菌龄呈负相关。 ?原基可在培养基没有氮源供应的时候形成,每一个结构的形成都为下一个结构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伸展的菌盖则吸收附近发育不良的子实体和自身贮存的养分及营养菌丝的养分。
内容导读:“发菌期由6个月缩短至2个月,每公斤培养料的平均出菇量由0.7公斤提升至1.2公斤,工效提升8-10倍……”,一项名为“蕈菌工业化种植技术”的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日前在上海孙桥现代农业
武汉岁岁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5527183257
中国 武汉